EN
首页 > 详情页

智慧引领 科技兴安 --中铁八局房开公司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4年06月07日 作者:房开公司 周育林 来源: 点击量:

   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并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中铁八局房开公司投资建设的常熟古里项目自开工以来,积极探索“智慧+N”的建设,开拓“互联网+交通基础设施”发展的新思路,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的数字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管理;该项目在江苏省先后荣获了2022年苏州市“平安工地”示范工程、2023年度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省级平安“示范工地”、苏州市市级平安“示范工程”及江苏省公路水运平安百年省级“品质工程”等荣誉。

攀“智”逐新,推进“互联网+基础建设”新思路

  常熟古里项目在建设之初,组织制定科技兴安战略计划及实施方案,开展数字工程建设,引领行业装备向自动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减少人工作业风险,研发使用信息化管控平台,实现风险防控智能化、安全管理信息化,提升了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;通过将智慧工地系统作为整个施工现场的指挥中心,通过施工现场应用的各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综合分析,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,实现对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的全方位实时监控,变被动“监督”为主动“监控”;并利用“BIM+GIS+PM+IoT+AI智能”等技术映射真实工地、构建可视化构建数字工地,在建设全过程周期中,真正实现了“一张屏管理”的模式,实现工程建设事前预控、事中管控、过程决策、事后闭环的全过程智慧管理模式。

 向“慧”迈进,实现“风险防控+安全生产”智能化

  在安全管理方面,项目通过智慧平台、VR安全体验、多功能培训媒体箱等安全智慧化管理措施,实施现场人员智能识别定位,掌握人员行动轨迹,提高应急救援、安全救护效率;利用危险源模板库、风险辨识与评估、风险管理与控制、重大风险管控和预警提示,自动、精准的提醒附近安全人员对危险源进行管理,通过GIS地图全景展现风险分布;对不规范的安全行为,通过线上VR的形式进行3D模拟,有利于施工人员对安全知识的强化学习;通过研发现场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系统,结合人脸识别门禁系统、车辆门禁系统,采用视频监控、车辆定位、现浇箱梁支架预警等系统,全方位监控场内工作人员施工、混凝土车辆运输,智能分析视频图像,有效识别现场违章,及时告警不安全行为。通过各种保障措施真正实现自动化安全监管,确保了生产安全。

 促“科”提质,强化“移动互联+质量源头”可控性

    在原材料进出场、试验管控,路面施工智能管控、混凝土质量智能管控等重点部位全方位进行智能监测管理,采用自动采集物联网设备、监控等系统,全面的把控项目整体质量,一是运用物联网技术,通过地磅周边硬件智能监控自动采集精准数据,运用数据集成和云计算技术,及时掌握原材料进厂一手数据;二是在试验室配置自动采集物联网设备,减少试验过程中人为干预,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;三是混凝土生产管理把物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桥梁施工技术有机结合,充分利用物联网、无线数据通讯、智能传感等技术,对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料仓投放量、砼等级、浇筑部位、搅拌时间等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分析、预警,实现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动态管理;四是沥青路面施工覆盖“原材料-拌和-运输-摊铺-碾压沥青路面施工”全过程,物联网、云计算技术管理,实现了“远程查看施工质量”对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能及时的做出反应,第一时间对问题做闭环处理;项目采取物联网、云计算技术管理、远程监控等科创手段,将质量“事后”控制前移到“事前、事中”控制,从而保证了项目质量。

融“技”环保,采用“联动监测+生态环保”新理念

项目在建设之初,就严格按照贯彻落实环保扬尘“6个100%”文件要求,通过各种绿色环保措施为每项工序筑牢生态环保屏障:在全线围挡安装了喷淋设施及扬尘检测仪器,当环境PM不达标时或双整时时,通过线上联动装置进行及时的降尘;配置6台洒水车(其中自带雾炮车辆4台),根据检测数据全天候对工地全线进行洒水降尘;全线设置了5处车辆自动冲洗平台,车辆冲洗环节当车辆进入冲洗平台后,平台实时查询每次冲洗情况,汇总显示每台车辆冲洗次数。

    后续,中铁八局常熟古里项目部将持续推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、远程视频监控、BIM技术、扬尘管控及视频监控、现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、拌和站管控系统等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整合应用,实现管理手段智慧化和标准化,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,铸造安全、科技、智能、生态、环保的高品质工程,以打造新质生产力为建设高质量中铁而努力奋斗。